春茶是什麼?從採摘時間到製作工序,一次看懂台灣高山春茶精華!

春茶是什麼?從採摘時間到製作工序,一次看懂台灣高山春茶精華!

 

一、春茶是什麼?為什麼懂茶的人都搶著喝春茶?

每年立春後,懂茶的人就開始期待春茶上市。春茶是指茶樹經過一整個冬天休眠後,在春天長出的第一批嫩芽所製成的茶,這些芽葉不僅肥厚、養分高,風味也最為清新醇厚,是一年當中品質最佳、也最受矚目的茶品!

與夏茶、秋茶不同,春茶內含豐富的胺基酸、茶多酚,香氣清揚、滋味滑順,是品茗人心中最值得期待的茶款。簡單來說,春茶喝的是自然的時序與山林的回饋,每一口,都是節氣的禮物!

 


二、台灣中部春茶的山之風味:從杉林溪到梨山的海拔秘密

台灣中部的高山茶區,包括杉林溪、梨山、大禹嶺等地,是台灣高山茶的精華所在。這些茶區的共同特色是:海拔高、日夜溫差大、雲霧繚繞、水氣充沛,高海拔環境讓茶葉成長緩慢、內含物質累積豐富,使得茶湯清甜、喉韻醇厚、生津回甘且悠長!

海拔與採摘時間的關係

海拔的不同直接影響茶葉的採收時機。以杉林溪(約 1,200~1,900 公尺)與梨山(約 2,000~2,600 公尺)為例:

  • 低海拔區(1,000公尺以下):春茶多於 3 月中下旬開始採摘。
     
  • 中海拔區(1,000~1,900 公尺):如杉林溪,一般4月中旬後為最佳採摘期。
     
  • 高海拔區(2,000 公尺以上):如梨山、福壽山、大禹嶺,則多需等到 4月下旬甚至5月,氣候條件穩定後才開始採收。
     

因海拔高處溫度較低,茶芽生長速度慢,因此高山茶普遍更細緻、層次更豐富。這正是為什麼許多經驗豐富的茶饕客「等茶上市」的理由之一!

節氣與風味的微妙變化

茶葉的香氣與滋味,會因採摘時間而有微妙變化,愈接近「穀雨」(4 月 20 日左右),茶樹所累積的胺基酸、茶多酚比例最平衡,香氣清揚、滋味甘潤。如果過早採收,可能略帶青澀;太晚則易因氣溫升高導致苦澀增加。

因此,「時間」和「高度」是決定春茶品質的兩大關鍵,春茶不僅喝其風味,更是一種喝時間、喝節氣的藝術!

節氣與春茶的微妙關聯:穀雨前後是黃金時機

茶葉的香氣與滋味,會因採摘時間而有微妙變化,愈接近「穀雨」(4 月 20 日左右),茶樹所累積的胺基酸、茶多酚比例最平衡,香氣清揚、滋味甘潤。

  • 過早採收:茶香偏青,滋味略薄
     
  • 過晚採收:茶湯易顯苦澀,香氣下降
     

節氣與採摘時機的拿捏,是高品質春茶的核心密碼。

 


三、春茶怎麼製作?揭開春茶香氣與口感背後的製程關鍵

許多茶友喜歡春茶那種天然花香與清潤口感,但你知道這樣的風味是怎麼製作出來的嗎?春茶製作過程不僅精細,還高度依賴製茶師的經驗與氣候條件配合。

春茶製程步驟|從採摘到烘焙,風味如何形成?

一般青茶(也稱烏龍茶)的製作步驟如下:

  1. 手工採摘:春季茶芽較嫩,人工手採「一心二葉」,需細心採摘以確保茶葉完整性。
     
  2. 室外室內萎凋:使茶葉水分適度散失,香氣物質開始轉化。
     
  3. 靜置攪拌:透過翻動茶葉促進發酵,產生烏龍茶特有的果香或花香。
     
  4. 殺菁、揉捻:以高溫停止發酵,固定香氣與色澤。
     
  5. 揉捻:讓茶葉成球形並釋放茶汁,增加沖泡濃度。
     
  6. 乾燥:穩定品質、延長保存,同時提升茶香。
     
  7. 烘焙:去除水分,有效延長茶葉儲藏壽命,去菁味、雜味,增加茶葉的特殊香氣。

 

這些環節,每一步都影響茶的香氣結構與滋味層次。特別是春茶因葉質柔嫩,做菁過程需更溫和,才能保留春芽特有的鮮香、甘甜與耐泡度

 


四、怎麼挑選與保存春茶?高山茶新手入門全攻略

春茶是季節限定的產品,採收量有限、香氣細緻,買對比買貴更重要。若你是剛入門春茶的新手,以下幾點能幫你避開地雷,挑到真正值得喝的春茶。

怎麼挑選春茶不踩雷?茶葉新手必看重點

  1. 觀色與形狀
    春茶葉片多為球型緊結、色澤翠綠或墨綠。若茶葉斷碎或發黃,可能代表陳茶或保存不當。
     
  2. 聞香氣
    好的春茶香氣自然、清新,不刺鼻。打開袋子如果聞到悶濕、酸味或香精味,就該提高警覺。
     
  3. 詢問來源與製作資訊
    是否有清楚標示「春季採收」、「單一茶區」、「發酵程度」、「焙火方式」?這些資訊能幫助你選擇最合適的風味。
     

 

春茶怎麼保存?延長茶香不變味的技巧

春茶最怕受潮與氧化,開封後若沒妥善保存,很快就會失香甚至變味。以下是建議的春茶保存方法:

  • 密封防潮:使用金箍棒+茶罐,雙層保護效果佳。
     
  • 低溫避光:放置在低溫乾燥的地方,避免陽光直接曝曬。
     
  • 短期內飲用:開封後最佳賞味期為3個月內,尤其清香型春茶不建議久藏。